潔淨設施

O·PARK2

按此了解更多有關O·PARK2的資訊。

隨著氣候變化的威脅及極端天氣的影響日益顯著,全球及中國均已把碳中和列入發展日程。建築物在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佔全國碳排放超過一半,在達成碳中和目標有舉足輕重的角色。

集團積極面對低碳轉型的挑戰,主動探索碳中和發展路徑,把握產業升級的機遇,回應社會大眾的期望,攜手共同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建造業承 建商,我們致力減低施工過程產生的碳排放,承擔減排責任,累積低碳施工技術及經驗以建立競爭優勢;同時推動建築產業鏈採用更低碳環保的建築物設計與建築材料,帶領行業邁向低碳的未來。

集團決定以香港市場作為起點,在中建香港建立碳中和及碳資產開發的管治架構,包括決策和執行兩個層面,讓高級管理層與各子公司及職能部門,攜手合作,協調和負責低碳施工。


集團從項目設計、建材選用、工程建設、營運保養等各方面著手,全盤考慮建築物生命週期的碳排放。中建香港亦決定以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二期(O ・ PARK2)項目,作為首個實行施工期碳中和的試點工程。集團致力把 O ・ PARK2打造為全中國第一個於施工期間實現碳中和的工程項目,為建造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樹立典範標杆。

香港最大規模的廚餘回收中心作為《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建立循環經濟重要部分,項目結合環保、多元科技以及教育於㇐身,採用先進生物科技,將廚餘轉化為電能,將是香港轉廢為能的又㇐新里程。O·PARK2是中建香港承建的首個環保署政府工程,也是中建香港承建的首個廚餘回收處理類環保項目,亦是首個參與運營管理的DBO工程。

香港每天棄置約一千公噸來自餐飲業和食物製造及加工業的有機廢物,不但佔用了寶貴的堆填區空間,更會產生堆填氣體及滲濾液,對環境造成長遠的負擔。O·PARK2位於北區沙嶺禽畜廢物管制中心舊址,佔地2.5公頃。項目計劃採用厭氧分解機堆肥的生物處理技術,把餐廚垃圾及有機廢物轉化為沼氣,用於發電或燃氣,殘渣更可成為堆肥用於農業種植。項目建成後,預料最多可接收並處理約三百噸已做源頭分類的有機餐廚垃圾或有機廢物,有助於緩解上水及香港北區等的餐廚垃圾問題。


項目設計與建造融入可持續發展概念

O ・ PARK2位於北區沙嶺,是由香港環境保護署發展的工商業有機廢物回收設施,作為建立香港廚餘回收網絡計劃的一部份,是特區政府廢物管理政策的一環。中建香港與合作夥伴組成聯營公司,投得O ・ PARK2的設計、建造及營運合約,包括15年的營運期。O ・ PARK2將採用厭氧分解技術,將廚餘轉化為生物氣並用以發電,並會把經處理的剩餘物加工成肥料。

  • 通過精密的BIM設計,及引入外國先進的廚餘處理技術,在僅有的2.5公頃面積上,實現每日處理三百公噸有機廢物的能力;
  • 保留工地上40%的原有植物,並在斜坡範圍悉數重新種植樹木;
  • 提高綠化面積至50%,在建築物屋頂建設天台花園及都市農場,把建築物融入周邊環境,減低景觀影響;
  • 安裝並採用中華電力的儲能電池系統(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BESS),代替傳統柴油發電機,減少使用柴油,達至廢氣與溫室氣體減排;
  • 工地購入4輛電動車取代汽油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同時改善路邊空氣質量;
  • 使用節能設備及電器、在工地辦公室安裝自動感應開關及設置節能提示、安裝太陽能發電板等可持續能源設施;
  • 項目建成後會裝有太陽能發電板,並使用智能系統監控每日的用電量及發電量;
  • 使用BIM技術協助設計,優化厭氧缸結構,減少22.5%混凝土使用量;
  • 使用可循環再用的模板取代木模板,減少木材使用;
  • 工地數字化,無紙化會議及工地巡查,減少用紙;
  • 設立工地污水處理系統,妥善處理工程污水,把部分沖洗車輛的用水回收重用,每年節省用水約36,500公升;
  • 工地洗手間安裝免沖水小便器,每年可節省用水高達151,000公升;
  • 項目建成後,其污水處理系統每天可提供近300立方米再生水,用於內部日常清潔以及工藝用水
  • 項目設有雨水收集系統,與回收已處理的污水,用於植物灌溉,可節省超過八成灌溉用水。

加強碳相關信息披露

集團一直在可持續發展報告及網站等途徑,公佈和披露可持續發展的績效表現。集團未來將繼續在《可持續發展報告》和項目網站,與各界分享O ・ PARK2 試點工程的研究成果,推動建造業的低碳轉型。

為進一步加強信息披露,集團已進行以下行動:

  • 建立內部可持續發展數據雲平台,解決信息和數據收集及儲存難題,統整各工地及辦公室的相關ESG數據,提升數據準確度;
  • 自主研發碳中和雲平台,用以收集及展示O ・ PARK2試點工程的碳排放水平,實現碳核查過程電子化;
  • 平台每月更新工地與辦公室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分佈和減碳措施成效;
  • 協助管理層掌握集團的碳排放情況,以制定相應對策,並作為將來碳資產開發、交易及管理的基礎。

海水化淡廠

作為工程項目的主承包商,中建香港堅持加強地盤環境管理績效,協調各方同心合力,致力減少工程施工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

將軍澳海水化淡廠

可靠的食水供應對香港的持續發展及經濟增長是不可缺少的一環。過往,香港社會的人口及經濟持續增長,引致用水需求上升,加之氣候變化導致的極端天氣,以及珠江三角洲迅速發展導致東江水的供應緊張等種種因素,香港政府推行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積極開發新的水資源,並計劃於將軍澳137 區興建第一期海水化淡廠。

香港水務署批出第一階段的DBO合約,由中建香港聯同怡和機器有限公司及具豐富國際經驗的西班牙海水化淡承建商Acciona Agua SA組成的AJC聯營公司成功投得。項目的設計和建造工程於二零一九年正式展開,合約運作期為十年,預計在二零二三年投入運作,每日生產十三萬五千立方米淡水,滿足香港每日約5%的淡水使用需求,為香港的淡水供應提供保障。

採用逆滲透海水化淡技術

憑藉DBO模式賦予的彈性,我們在是次項目採用先進的逆滲透海水化淡技術,其不受氣候轉變影響,預計能提供穩定的食水供應,使設施更為符合環保理念,同時此技術的食水生產成本在扣除配水和客戶服務成本後,每立方米的成本與目前供水水費接近,不會對市民構成太大的額外負擔,進一步為社會建立可持續的環境。

採用可持續發展設計及創新建築方法

我們於是次項目中採用不同的可持續發展設計,並引進創新建築技術,以提升生產力、減少損耗及提高成本效益。

  • 重新設計地基結構,使用簡約「筏式地基」,取代原先柱椿設計
  • 採用DfMA建築法和MiC技術興建地盤辦公室,工程結束後可拆卸循環使用

除了引進先進技術以改善香港的環境問題和提高效率外,我們於是次工程的設計、建造及運作的各個項目階段均按照香港普遍認可的最高可持續發展標準 – 綠建環評鉑金級別進行。

污水化淡廠

公司致力在發展的同時推動低碳建築,守護環境,實踐可持續發展。

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往岩洞工程項目

環境監控:
實時測量及顯示噪音水平和空氣質量水平。
噪音緩解措施:
在隧道口豎立隔音簾及隧道外豎立隔音屏,以減低隧道工程的噪音影響。

控制塵埃飛揚:
自動灑水系統以控制塵埃飛揚和改善空氣質量。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廣泛使用B5生物柴油於施工機械,率先使用B100生物柴油供電予地盤寫字樓。

使用可再生能源:
採用太陽能發電的路燈。

採用太陽能和風能發電的電器。

改善空氣質素:
使用混合動力╱電動車以減少車輛燃料燃燒所產生的空氣污染物排放。

廢物利用:
  • 重用廢舊塑料瓶進行種植。
  • 廢水排放管改裝成備有冷氣的工人休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