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相關披露

集團明白氣候變化會帶來一系列挑戰與機遇,對集團將來的業務策略和可持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2021年12月,集團成為「氣候相關財務披露工作小組」(「TCFD」)的支持機構,是中國建築業的首家機構。集團與國際先進的標準與實踐接軌,正按照TCFD建議的框架探索氣候變化風險因素,圍繞管理、策略、風險管理、指標和目標四個領域,與集團的投資決策及風險管理體系有機融合,提高氣候風險管理能力與信息披露水平。

甚麼是TCFD?

2015年底,金融穩定委員會因應巴黎氣候協議,成立由行業主導的TCFD。小組以制定一致的氣候相關財務披露框架為目標,促使信息更加公開透明,以便企業向貸款人、保險公司、投資者和其他持份者提供信息,協助市場了解金融系統對於氣候變化的風險敞口。TCFD在2017年發表建議報告數年之間,廣受國際政府和監管機構支持與採納,並後續公佈更多相關指引。

集團實踐

在氣候風險方面,集團實施由氣候相關財務披露工作小組(「TCFD」)提出的建議,識別實體風險和轉型風險,清晰評估和制定有關緩解和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以加強氣候韌性。目前,針對香港地區的氣候情景分析已完成。下表概述了集團在TCFD四個核心要素,即管治、策略、風險管理、指標及目標方面所做的工作。

管治
董事局

董事局全面負責集團的ESG事宜,包括對與氣候風險和機會相關的戰略和倡議進行監督,以確保集團的ESG表現始終符合的目標和承諾。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由董事局成員組成且須向董事局匯報,負責管理本集團的可持續發展議程、策略、政策和表現。

管理層

在管理層面,合規與風險小組委員會與營運管理小組委員會,根據可持續發展事務工作組意見,負責計劃和實施與氣候有關的舉措,跟踪集團在碳中和、低碳建築、循環經濟等事務方面的進展,並向可持續發展委員會進行匯報。

可持續發展事務工作組由各職能部門的代表人員組成,包括ESG金融業務、投資者關係、風險管理和其他相關職能部門。該工作組負責跟蹤新出現的ESG趨勢與問題,從而協助委員會及小組委員會制定政策及實施措施。具體到氣候風險,工作組繼續監測與極端天氣事件、氣候監管行動、碳稅與碳交易、可再生能源、淨零建築設計、供應鏈彈性等有關的新風險和機會。

策略

TCFD 強調了兩種主要類型的氣候風險:實體風險和過渡風險。實體風險可能包括極端天氣事件,如乾旱或洪水,以及全球平均氣溫上升的長期影響。過渡風險可能包括全球向低碳經濟的過渡、新法規和能源效率的創新。

在針對香港地區的氣候情景分析中,集團已經確定了數個與氣候有關的風險和機會,對業務有潛在影響。

實體風險 説明
業務連續性
風險類型:急性和慢性風險
時間跨度:短至長期
可能性:較可能
影響程度:低
情景 代表性濃度途徑(RCP) 描述
高排放 RCP 8.5

繼續以目前的速度進行排放,一切照舊。
這種情況下,預計到2100年,升溫將超過4℃。
中排放 RCP 4.5

採取強而有力的緩解行動,到2080年將排放量減少到目前水平的一半。這種情況更有可能導致到2100年升溫超過2℃。

集團的實體風險水平在兩種情景下大致一致。集團在香港地區的資產及業務面臨着低風險,其中最大的風險因素是沿海水災,水災可能因極端降水、暴風及平均降水量增加而導致。其他實體風險,如野火及水壓力,對該地區的風險都極低 。

過渡風險 描述
監管合規和外部承諾
風險類型:政策及法規
時間跨度:中至長期
可能性:可能
影響的程度:中–高

地方、國家或國際的氣候變化法規可能要求集團限制排放,改變集團的工藝、 產品及服務。集團已經制定了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和相關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如果不能實現相關目標或減少業務對環境的影響,或認為集團未能對氣候變化採取負責任的行動,都可能導致負面宣傳,對集團的業務和聲譽 產生不利影響。此外,集團可能因未能遵守或被指控未能遵守包括環境法規在內的各種法律和法規而在未來受到責任處罰、罰款或導致業務暫停。

集團將進一步評估2060年碳中和目標對將全球變暖保持在《巴黎協定》規定的2℃以下承諾的貢獻,以及減輕未來碳價格和法規對業務影響的能力,並會適時調整目標與行動方案。
碳定價
風險類型:市場
時間跨度:中至長期
可能性:可能
影響的程度:中–高

隨著各國政府按照《巴黎協定》採取行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與排放交易計劃、碳稅、燃料稅和其他政策相關的碳價格預計在未來會上升。集團利用專業機構的企業碳定價工具來量化風,並了解從現在到2050年的高 、中、低碳價格情況下的潜在未來財務影響。分析發現,在4℃ 和2℃的情況下,與範圍3上游排放相關的碳定價風險都是集團整體碳定價風險的最大貢獻者,可能導致採購成本的大幅增加。在高碳價格情景下,未緩解的風險可能會增加運營支出,降低公司的運營利潤率。

集團將通過推廣低碳行為、研發低碳技術,以及在供應鏈中採購綠色材料等方式,減輕這些影響。

集團將加強內部程序並建立更好的應變能力,並會定期評估氣候風險影響,確保其在可控狀態。針對具體影響的未來措施詳情,請參見下方:

集團已委託專業的國際顧問團隊,根據監管機構要求和TCFD的建議,協助集團開展氣候情景分析,確定集團在2030及2050年將會面對的實際及轉型風險,並評估這些風險的財務影響。情景分析是一種系統且科學的管理工具,可用於識別企業在一定時間 可能面臨的種種問題或機遇。首次進行情景分析,集團專注於其總部所在及項目類型具代表性的香港地區業務,探索實體、經濟及監管等外部條件變化對該地區業務產生的影響,從而為策略規劃及調整提供參考。

分析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以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代表濃度路徑(RCPs)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和國際能源署(IEA)2017年發佈的氣候情景相關研究構建模型,重點評估在2℃和4℃情景下,氣候相關實體風險對在建項目及持有物業的影響,以及政策及市場等轉型風險對整體營收的影響。第二階段將會進一步分析所識別的影響在財務數據上的反映,協助集團調整氣候策略。第一階段的分析摘要列於下表:

2℃情景

情景描述

氣候變化相關法律法規增加,並引入更多碳定價工具及市場,溫室氣體排放得到有效控制,預計在2040年後開始下降。極端天氣發生頻率較現時仍會增加。

業務影響

  • 暴雨及大風天氣在2030年後出現可能性增高,可能中斷施工及運營,造成工程延誤;
  • 持續及大範圍降水可能對設備和材料存在潛在損害,也增加工人滑倒等健康與安全隱患;
  • 乾旱及高溫等情況發生可能性不大,影響有限;
  • 法律及政策令碳排放相關的合規成本持續增高,甚至可能導致企業經營虧損;
  • 以建築材料供應商為代表的高碳排放供應商因碳定價增加成本,並極可能因此將其轉嫁到材料定價中。

主要風險 風險類型1 時間區間2 建議措施
極端降水導致業務中斷及資產損失 實體風險
(急性)
短至長期
  • 考慮潛在強降水事件可能性的增加,加強該方面的建築設計及管理;
  • 考慮加強較低樓層的長期裝修和材料的防水及抗洪能力;
  • 進行特定的施工現場洪水風險評估;
  • 完善洪水發生時的應急管理及緊急疏散方案。
平均降水量增加影響業務開展 實體風險
(慢性)
中至長期
暴風導致業務中斷及資產損失 實體風險
(急性)
短至長期
  • 完善大風天氣下的應急管理及緊急疏散方案;
  • 安裝適當的儲存設施以保證材料和設備的安全。
其他氣候因素(如乾旱及高溫)導致的業務中斷 實體風險
(急性及慢性)
長期
  • 定期評估風險影響,確保其在可控狀態。
碳定價導致合規成本增加 轉型風險
(政策及法規)
中至長期
  • 訂立目標及具體行動計劃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 完善範圍3排放數據統計。
碳定價導致建築材料採購成本增加 轉型風險
(市場)
中至長期
  • 增加低碳材料使用比例;
  • 支持供應商開發綠色工藝及技術。
碳定價導致其他材料採購成本增加 轉型風險
(市場)
長期

1 參考TCFD風險分類。
2 短期:2021年至2025年;中期:2026至2030年;長期:2031年至2050年(即香港碳中和目標年)。


4℃情景

情景描述

有限的氣候變化相關法律法規實行,不足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因此,全球氣溫持續上升,極端天氣出現更為頻繁,對資產和人們的健康造成威脅。

業務影響

  • 暴雨及大風天氣出現可能性高,極可能中斷施工及運營,造成工程延誤;
  • 持續及大範圍降水可能對設備和材料存在潛在損害,也增加工人滑倒等健康與安全隱患;
  • 乾旱及高溫等情況發生可能性不大,但一旦發生,會令業務活動中斷;
  • 部分法律及政策可能令碳排放相關的合規成本及採購成本增加,但影響程度有限。

主要風險 風險類型 時間區間 建議措施

極端降水導致業務中斷及資產損失

實體風險
(急性)
短至長期 與2℃情景應對方法大致相同,但具體行動範圍及力度將應實際財務影響而進行調整。
平均降水量增加影響業務開展 實體風險
(慢性)
中至長期
暴風導致業務中斷及資產損失 實體風險
(急性)
短至長期
其他氣候因素(如乾旱及高溫)導致的業務中斷 實體風險
(急性及慢性)
長期
碳定價導致合規成本增加 轉型風險
(政策及法規)
中至長期
碳定價導致建築材料採購成本增加 轉型風險
(市場)
中至長期
碳定價導致其他材料採購成本增加 轉型風險
(市場)
長期

風險管理

集團的整體風險管理策略在《企業管治報告》中披露。為根據TCFD的建議進行氣候風險評估,集團委託專業的國際顧問團隊,確定和評估過渡和實體風險,同時考慮到2℃及4℃氣候相關情景和相關的短期、中期和長期時間範圍。這些分析的結果按時間跨度、幅度和可能性進行了總結,以幫助為風險管理過程提供信息。

此外,集團每年利用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WRI)的「水道」水風險工具(Aqueduct Water Risk Atlas)來對各運營地進行當前的水風險評估。這些水風險考慮到了氣候影響和未來的情況。

指標及目標

集團已設立2060年碳中和的長期目標,以及2025年比2018年減少碳強度25%的短期目標。 此外,集團正在分析能源、水、廢棄物數據與措施,計劃在2025年前建立量化的減量目標,以管理成本以及環境影響。

集團認為,主動採用TCFD框架識別風險及披露數據,可提升集團整體風險管理能力和信息披露水平,促進持份者了解相關風險,提高投資信息的透明度。這些評估和分析,揭示氣候變化對集團運營和財務業績的影響,協助制定前瞻性的部署,長遠提高集團的氣候適應能力,並朝集團可持續發展路線圖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