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全球趨勢二:
可持續發展風險管理

全球化、技術創新和業務拓展令產業環境不斷改變,為企業提供發展機會的同時,亦日益提高企業在經濟、社會、環境和政治法規等方面的風險。尤其對於建築行業,建築項目投資高、體量大、參與方多且影響面廣,增加其面臨風險的機率,故適當的風險規避及管理方法必不可少。在此背景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令企業與政府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共同體關係,減少企業的投資風險,同時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PPP在民生基建中有較廣泛運用,有利於增加社會效益。

長週期的基建投資項目易受地區經濟波動和政策調整影響。此外,由於內地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及人文環境差異較大,不同項目面臨造價高、線路長、建設周期長、技術難度大、地質條件複雜、氣候條件多變等不同挑戰。集團充分利用PPP模式,規避了傳統模式長期經營中存在的不確定性與政府共同承擔項目,降低了運營風險。

為做好風險管控,集團借助風險影響評估工具量化風險,分析風險發生的概率和影響,將項目建設期的風險劃分為九大類。根據評級分類結果,集團制定策略,重點關注及堅決杜絕中等概率以上及有較大影響(M-B區間)的風險;同時亦關注位於M-M區間之風險的變化趨勢,為其籌劃專項方案,致力有效化解及應對風險。

通過以上方法,集團識別項目管理風險、國家政策變化風險、投資超支風險、質量安全風險,工期違約風險等主要風險,並制定了相應的防範措施。

主要風險 詳情 防範措施
管理風險 項目參與方眾多,各方訴求及管理方式不一,權責劃分不明確
  • 創新聯合管理模式,採用「項目公司(社會資本方)+總監理工程師辦公室(政府出資人)」的模式,使管理路徑更清晰化
  • 與政府方多次研討與洽商,明確社會資本方派駐項目人員的詳細分工和職責,以及工作流程
政策風險 國家關於規範PPP項目的政策文件頻繁出台,可能帶來運營模式的轉變
  • 結合項目實際學習文件,列出及解讀政策中的具體要求與指示;並通過與政府和諮詢機構的對接,根據政策內容及合同要求制定項目專項整改計劃,確保合規合法地開展項目工作+總監理工程師辦公室(政府出資人)」的模式,使管理路徑更清晰化
投資風險
  • 項目地質條件複雜多變,加上材料價格上漲,可能導致支出增加
  • 技術、服務和諮詢等費用可能增加
  • 引入設計監理、咨詢單位對設計全過程進行跟蹤,不斷完善項目施工設計
  • 引進隧道高地應力、瓦斯檢測單位,對相關路段進行檢測優化
  • 在特長隧道、大於四級的高速坡採取動態設計方式,降低設計變更機率
  • 建立及控制建設期間費用的招標限價,並將相關文件報予政府方核備
安全質量風險 項目地質條件複雜且施工環境多變,造成安全質量管控難度較大
  • 依照集團的安全管理和質量保障體系健全安全和質量管理制度,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 執行日常巡查、季度綜合檢查及領導帶班制,強化安全質量管控,同時監督監理單位及施工單位履行責任
工期風險 徵地拆遷和施工進度滯後
  • 與政府溝通合作,分階段提供施工作業面
  • 完善進度管理辦法,參與進度計劃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