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全球趨勢五:
建立共融互助城市

回饋社會是企業應盡之責。身處建築行業,中國建築國際關注民生和社會進步,擴大與政府、商業夥伴、社區和廣大居民的合作,努力推進共融互助的城市建設。

二零一七年,超強颱風「天鴿」吹襲港澳地區及珠江沿海一帶,令大量基建民生設施受到嚴重破壞。澳門最重要、最繁忙的公共客運樞紐關閘巴士總站便是其中之一。受颱風影響,關閘巴士總站電力系統、消防設備、通風系統等遭受嚴重損毀,被迫關閉停用,對澳門城市交通造成嚴重影響。

為盡快修復關閘巴士總站和改善候車環境,澳門建設發展辦公室在本年年初啟動了關閘巴士總站整治工程這一重點民生工程項目。集團了解民眾的迫切需求,致力發揮技術及經驗優勢,貢獻民生社會。故而在面對該工程招標時,中建澳門將如何縮短工期、盡快為市民恢復便利擺在優先位置,經充分論證後,主動將工期縮短到澳門特區政府及業界預計時間的一半,即255日。

關閘廣場地下公共客運總站道路交通及候車環境整治工程

佔地面積:13,500平方米

工期:255日

  • 地面層
    • 拆除兩個花槽
    • 新建一座製冷機房和一座發電機房
    • 將一座梯屋改建為冷卻塔
  • 地庫層
    • 拆除泥水飾面、部分機電管綫和設備,然後進行重建
難點:
  • 工程需保留部分原有管線和保護既有設備,難度較普通全部拆除重建類型項目高
  • 建設過程中不能影響關閘營運,需保障每天35萬人次往返的出入境需求
  • 工期緊迫,場地有限,工序較多

承接項目後,中建澳門集中調動各項資源,承諾不計成本保質保量完成工程。在政府批准項目豁免「噪音法」限制的基礎上,中建澳門合理安排兩班制,進行「朝八晚十」施工。交通事務局、民政總署等政府部門全力加快准照審批等行政工作,而設計、監理、質量控制等顧問單位亦與中建澳門緊密溝通,高效完成技術文件報批工作,配合項目順利實施。中建澳門在開展緊密施工的同時,堅持開放合作,重視與當地資本的合作,攜手44家包括專業建築商和材料供應商在內的本地中小企業,共同攻克工程難關。

在政府、顧問和各合作夥伴的通力支持和配合下,中建澳門經歷251天的不懈努力,在本年度十一月提前完成關閘總站工程項目,並順利移交交通事務局。整治工程將容易受水浸影響的敏感設備遷移到地面層,加強巴士總站抵禦災害的能力,同時優化了通風系統及改善了候車環境。站內上落客區設計安裝冷氣設備的獨立候車室及排隊設施,對於孕婦、長者、輪椅人士提供了特別區間等候,致力滿足不同人士的需求和期望,實現共融互助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