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路線圖

集團近年繼續加強投入可持續發展,確立了可持續發展願景、使命和專注範疇,同時積極推動多個倡議與項目。現在我們完成並公佈可持續發展路線圖,包括具體的目標和務實的行動,整合集團今後的工作,以不斷提升我們的表現,贏取各方認同表揚,並引領行業與合作夥伴邁進更加可持續的未來。



可持續發展五大範疇 (目標 & 行動)

集團以上述願景和使命為基礎,在五個專注範疇分別訂立了一系列的目標及行動,引領日後的可持續發展工作。

卓越環境管理
碳中和轉型
目標 2022年表現 行動
長遠(long-term)減碳目標-2060年達到碳中和 9.13噸/百萬港元1,較2018年下降51%
在2022年,成立低碳策略委員會
支持客戶減少他們的碳足跡
選擇試點項目,在環保審核過程中加入低碳審核
選擇試點項目,施工階段實行碳評估
發布符合《巴黎協定》的氣候策略性發展藍圖,調整產品和服務以應對氣候變化
進行外部碳驗證
與供應商和其他業務夥伴合作,共同推動低碳建築
為員工提供低碳培訓
短期(near-term)減碳目標-2025年比2018年減少碳強度25%(碳排放/營業額)
每年為所有業務相關員工提供低碳培訓 98%的業務相關員工接受低碳培訓,較2021年增加8%
為業務相關新入職員工提供低碳培訓 89%的業務相關新入職員工接受低碳培訓,較2021年增加7%
香港地區工地低碳環保發電機的採用率-在2026年達到100% >60%

1 該數據已經過英國標準協會(BSI)驗證。


綠色施工
目標 2022年表現 行動
2022年,制定集團層面的水資源管理政策 已完成政策制定
減少工地的柴油使用量
工程盡早採用電力公司的供電
增加回收再利用和改進現場做法
減少和回收建築工地廢物,尤其是土木工程活動,挖掘出的材料回收用作回填物或用於場地的環境恢復
進一步推廣太陽能光伏板的運用
減低有害廢棄物強度(產生量/營業額) 0.001公噸/百萬港元,較2021年下降 99%
提高無害廢棄物回收率 2.54%
減低填埋或焚化廢物強度(產生量/營業額) 6.45公噸/百萬港元
減少耗水密度(耗水量/營業額) 79.2立方米/百萬港元,較2021年下降17%
減少能源密度(能源耗量/營業額) 5.44兆瓦時/百萬港元,較2021年下降53%


建設可持續供應鏈
供應鏈管理
目標 2022年表現 行動
2022年,制定集團層面的水資源管理政策 已完成政策制定
設立集團層級的保護森林相關政策措施
設立分判商材料損耗率目標
透過激勵機制,令供應商及分判商達到集團的安全環保要求,並持續提升社會責任方面的表現
支持香港建造業議會「註冊專門行業承造商制度」,優先考慮聘用已註冊承造商
供應鏈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扣連
為相關員工提供可持續供應鏈培訓
為供應商及分判商提供可持續供應鏈培訓
在2023年,制定適用於全集團供應商及分判商的《可持續發展倡議》 工作進行中
各平台公司每年舉辦2場相關員工培訓 已完成2場員工培訓
各平台公司每年舉辦一場供應商及分判商培訓/研討會,傳達集團的可持續發展要求 已完成1場針對集團採購額前100的供應商的培訓


可持續物料
目標 2022年表現 行動
中建香港自行購買的木材,2025年100%獲得FSC/ PEFC認證 99.9%2
2022年設立低碳物料及產品資料庫,方便進行相關採購
提高綠色低碳建材及設備的使用 已建立海旭綠碳科技有限公司為集團採購綠色低碳材料及設備

2 該數據已經過英國標準協會(BSI)驗證。


培育及支持人才發展
人才吸納及留任
目標 2022年表現 行動
月薪制員工的個人績效評估百分比 - 2022年達到100% 95%,較2021年上升4%
為月薪制員工建立與個人績效相關的薪酬評估制度
於高層及中層管理人員績效評估內,包括個人學習和發展計劃
提高內部工作流動性
擴大目標性的招聘計劃,包括集團層面的海之子、海納計劃,以及平台公司的計劃等
進行不記名員工滿意度調查
員工流失率 - 2025年達到低於25% 23%,較2021年上升3%


員工培訓
目標 2022年表現 與員工培訓有關的行動
月薪制員工培訓百分比 - 2022年達到95%;2023年達到100% 95%,達到2022年目標
提供不同的培訓課程給予員工,幫助員工獲得面向未來的技能
加強可持續發展有關的培訓
月薪制員工平均培訓時數 - 2025年達到15小時 21.2小時,較2021年增加8%


職業安全
目標 2022年表現 行動
工傷比率 - 2025年達到千人意外率低於6.0 4.03
設立外判工人報告安全漏洞的具體機制
2025年,達到100%員工每年接受安全與健康相關培訓 95%

3 該數據包括集團的員工及外判商等工作人員,已經過英國標準協會(BSI)驗證。


服務回饋社會
社區投資
目標 2022年表現 行動
組織/合辦/參與的公益項目 - 2025年達到每年最少80項公益項目 165項
將社區投資政策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扣連
如項目周邊有社區,項目安排人員負責社區溝通,了解當地社群的需要
員工義工參與時數 - 2025年比2020年增長15% 16,931小時,較2021年增加37%
員工義工參與人次 - 2025年比2020年增長15% 3,690人次,較2021年減少14%
社區投資金額 - 2025年比2020年增長15%4 4,158千港元5,較2020年增長3%

4 將義工時數換算為金錢,2020年的基準重新估算如下:2020年義工時數等值薪金約為2,875千港元,2020年統計的社區投資金額約為1,157千港元,總計約4,032千港元。

5 包括約2570千港元的義工時數等值薪金。


弱勢群體與年輕人就業機會
目標 2022年表現 行動
學徒進修資助人數/金額 - 2022年起每年設立30個名額,資助低收入背景的青年學徒進修 19名學徒受資助6
提供優厚的學習補助金,以鼓勵低收入背景的學生

6 香港建造業議會的「學徒訓練計劃」向集團分配19名學徒。集團願意資助更多學徒加入建築業。


策略性發展
科技創新
目標 2022年表現 行動
科技投入資金 - 2025年佔年度營業額2.5% 持續投入科研
善用外部資助的研發資金,推動創新技術發展
與學術機構合作,共同開發新產品和服務
策略性投資,支持初創企業
在新簽約項目中更廣泛採用BIM
採用MiC、BIM、DfMA等科技,減少工地現場工時,使工程更安全更高效
更廣泛運用及整合各種技術,如AI、IoT及大數據、VR及AR
科技創新成果推廣與應用項目數量 - 2022年起達到每年20個 2022年至少有21項先進技術與工法在項目上開展成果應用
專利、工法和論文數量逐年增長,始終保持科技創新發展 2022年獲得國家、省部級工法19項,專利165項 , 在各類有影響力的學術期刊上 、 獨立或聯合科研機構、高校共計發表67項
2025年前,達到100% 科技相關人員接受創新概念或工具培訓 97%科技相關人員接受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