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創新科技

「海龍模方」MiC系列建築產品

「海龍模方」MiC系列建築產品分為三大類,分別為:E系列——海龍電梯MiC高層模方;S系列——海龍鋼結構MiC高層模方;以及C系列 —— 海龍混凝土結構MiC高層模方。不同於國內模塊化建築多為不高於7層的低多層建築,這三款產品能夠適用於高百米的高層永久建築,且具備充足的抗風抗震能力,代表了世界模塊化建造技術的先進水平。目前,三款產品及技術已在項目中成功應用。例如,集團成功中標山東煙台高層MiC酒店項目,建成后更將成為全國單體最高的模組化建築;廣東省深圳市龍華樟坑徑地塊項目為內地首個高層混凝土MiC項目。而應用MiC電梯新產品的深圳中學(泥崗校區)項目被深圳市領導選立為新型建築工業化課題試點項目。此外, 集團成功研發MiC污水處理設備,助力集團開拓環保業務。

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

集團發展裝配式建築技術超過二十年,是業內的領導品牌之一,2020年更大力應用組裝合成建築法,迎接建造業革命性的未來。

香港建造業近年面臨多項挑戰,包括建造成本高昂、勞動力不足及工人老齡化,以及越來越高的質量、安全與環保等要求。採用MiC技術,可以把大部份本來在工地的工序轉移至廠房,緩解上述提到的困難,步驟大致如下:

集團的技術已實現把傳統建造過程中90%的工序移至智能工廠進行。 MiC有以下的特點和好處:

由於具備以上多重優勢,集團視MiC技術為建造業未來的重大趨勢,並以此推動集團在業務經營、工程質量、施工安全及環保低碳等各方面的可持續發展。集團附屬公司中國海龍建築科技有限公司(「中建海龍」),在內地有六個裝配式建築生產基地。珠海生產基地建造的模塊,助力香港在極短的工期內,建成多個防疫項目,其中鯉魚門緊急防疫隔離中心更是香港第一個落成的MiC項目。

集團在2021年成功推廣運用MiC技術到多元化的場景,除了隔離檢疫設施、負壓病房醫院,亦已應用到酒店、公寓、辦公室、學校、展覽館等多種不同類型和用途的建築。就全球趨勢而言,MiC住房是建造行業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

在地區市場,香港和深圳政府均積極支持:香港特區政府已規定建築面積大於300平方米的公共建築必須採用MiC,而私人發展商採用MiC建設亦獲得樓面面積寬免;深圳亦視MiC為建築業工業化與低碳轉型的重要途徑。集團將繼續把中國海龍建築科技有限公司(「中建 海龍」)作為科技研發龍頭,並與政府合作帶動建設相關產業鏈。

集團為推廣MiC技術不遺餘力。集團參與建築署舉辦的視像分享會、運輸及房屋局過渡性房屋研討會、建造業訓練局的咨詢會議等,以及安排業界多次實地參觀交流。從較為簡單的隔離設施開始,到醫院負壓病房落成啟用,一路走來,見證集團成功掌握最先進的MiC技術,亦為未來業務發展奠定雄厚堅實的基礎。

展望未來,MiC技術可望協助香港紓解房屋供應緊張、成本高企等問題。集團亦會大力推動其採用,並不斷提升可持續發展表現。集團願與各方攜手合作,克服當下的疫情困境,共同建設社會,為幸福美好的生活奮鬥。

RFID 技術

由於預制組件和MiC建築單元難以憑外觀辨認,因此有必要採用科技方案,記錄組件的相關信息,協調跨地域跨時間的不同人員之間的工作。RFID技術不需要直接接觸或成像,可穿透遮蓋物及組件自身,而且方便讀取,耐久使用,適合用作組件的身份辨識。此技術運用在組件的生產、檢查、出貨、運送、安裝的全生命周期上,加強管理效率,是建築產業化當中的一項重要技術。

BIM 建築資訊模型

在香港建造業議會2020建築信息模擬成就嘉許禮,中建香港旗下機場島上旅客捷運列車及相關案例四行李處理系統隧道工程、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往岩洞 — 工地開拓及連接隧道建造工程,和將軍澳海水化淡廠第一階段工程,獲嘉許為「2020建築信息模擬項目」,在十個建築項目中佔三個,體現集團在採用建築信息模擬上的創新貢獻及成就,得到業界的肯定。

此外,集團旗下公司中建澳門在離島醫療綜合體(「離島醫院」)主體建造工程中採用BIM建築信息模型,來攻克項目的難點,深化設計,指導施工。公司迅速組建了一支專業團隊,搭建整合相關建築、結構、機電模型。透過三維模型,項目參與各方能夠更加直觀和深刻的理解設計意圖和施工難點,及早發現設計問題及碰撞沖突,從而提高工程質量。BIM可實現多專業在線協同設計和作業,減省檔案往來,提高設計效率;BIM亦可模擬施工進度和方案,協助安排和優化施工計劃,與並突破傳統的紙面技術交底方式,以三維可視化提高溝通和施工管理效率。BIM技術在離島醫院的有效應用,得到了業界的認可,並榮獲2020年香港建築信息模擬學會BIM大獎賽境外組別金獎。

  • 澳門離島醫院BIM模型

集團的建築科技研究院,下設七個研究中心,建立自主研發創新平台,推進多方面的科技研發和技術推廣應用:

  • 裝配式建築研究中心,擁有設計、製造、施工、材料等全產業鏈專業團隊,圍繞混凝土和鋼結構MiC體系、裝配式建築、新型建築材料等研究方向,著力裝配式建築全過程關鍵技術。
  • 建築信息模型研究中心,研究BIM技術的全過程集成化應用,不斷拓展BIM+應用場景,致力於BIM的技術培訓、標準制定、構件庫搭建,通過開發插件、使用電算軟件、結合AR和掃描技術,將建築 材料、安裝進度、成本管理等信息融入BIM技術的實際運用。
  • 智慧建造研究中心,融合5G、VR、AI、物聯網、機器人、區塊鏈等技術,自主開發C-Smart智慧工地系列產品,打造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化建造集成管理平台,全方位實時工程管理。
  • 醫療建築研究中心,擁有醫療策劃、設計、建造、運維專業團隊,致力於國際標準現代化醫院成套建造技術研究和模塊化醫院建造核心技術研發,支持醫療建築項目,積累醫療建築科技。
  • 酒店建築研究中心,致力於國際標準現代化大型酒店建造關鍵技術研究,對以往酒店工程總結,提升項目管理協調能力,對關鍵施工技術領域創新,提升酒店工程建造水平,提高市場競爭力。
  • 基礎設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下設路橋工程技術、基建投資模式創新、安全技術和新型綠色建造技術研究分中心,研究路基沉降变形控制、複雜地質隧道工程、海底沉管隧道工程、高速公路建造養護、大型環保設施建設等核心建造技術。
  • 智能幕牆研究中心,研發複雜幕牆標準化設計、智能化生產、高效化安裝成套技術,結合市場的需求與新興的材料,對現有產品改造升級,應用新技術提升幕牆生產建造的科技水平。
  • 低碳研發中心,呼應國家發展戰略,推動發展綠色低碳技術,支持業務拓展。研發中心將會聚焦研究低碳科技創新行動,開展綠色低碳區域規劃設計、企業碳排放核算方法、「雙碳」生態圈和低碳產業技術等,協助集團制定全盤低碳行動方案,在技術、標準、能力、市 場等體系的具體措施。同時探索與中國內地科研院所、高校以及社會協會開展合作共建,成為綠色低碳發展的智庫和企業轉型升級重要平台。

為推動綠色建造的產學交流,集團與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共同成立「哈工大 –– 3311MiC合作研發中心」, 主攻MiC核心技術。此外,集團與科大訊飛合作,結合科大訊飛在AI智慧醫院、AI智慧教育等領域的技術優勢,探討以AI技術管理國際化醫院、模組化學校等核心技術,助力業務拓展。 同時,集團推動與中科大先研院環保阻燃材料應用工程技術中心合作,合作研發推廣高性能環保阻燃材料,降低應用成本。

除此以外,集團的綠色低碳研究中心及快速建造研究院於2022年度舉行了揭牌儀式,聚焦研究低碳科技及建造技術,並與中國內地科研院所高校及社會協會合作,力爭成為建築行業綠色轉型的智庫。